在婚姻中,婚姻有很多种。在传统模式中,两个人结婚后,应该互相组建一个小家庭,共同为家庭的发展而努力。 在这个过程中,可能会有分工,但最终目标必须一致。至于“小家庭”的定义,既然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,那么可以肯定,这个家庭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,更是一种距离上的接近。顾名思义,夫妻绝对应该住在同一个家庭。 然而,由于现实条件的种种限制,很多夫妻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这一点。 当家庭中的分工分开时,两个人也开始拉开距离。 最常见的模式是,妻子在家照顾孩子,看望老人,丈夫在外面打工挣钱,维持家庭的经济开支。
自然,这样的分居夫妻必然面临更多的挑战。我身边有不少夫妻都是这样相处的,尤其是父母那一代。 包括我小的时候,妈妈在家带我上学,爸爸在外地打工挣钱。 平时,他一年四季只在过年才回家。无论是哪一方,都需要一个人支撑一个家庭的重量。 比起两个人可以同居的婚姻,这种分居的婚姻,绝对是难上加难。夫妻分居,女人最担心什么?我认识一个阿姨,她和老公这样的婚姻已经快8年了。 这8年来,她一直在这两个城市之间来回穿梭。
她的丈夫需要工作来赚钱。 众所周知,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经济。 经济能力是一切的基础。 吃、穿、住、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、孩子的基本开销。 需要钱。有了钱的保障,余生才能继续。
所以,丈夫自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赚钱上,而她作为妻子和母亲,双方都有家庭生活。首先,在家里,她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,洗衣做饭,送饭给上高中的大儿子,以及身边的大人。 如果发生什么事,她最有可能照顾她。
几年前家里经济拮据的时候,为了补贴家用,她还找了一份工作,在楼上的早餐店帮忙。 这样做的好处是,只要一早起床,白天就不用耽误很多时间去做自己的工作了。 日常生活。
她说她累了,但为了孩子,她也无能为力。等孩子放暑假,她的时间就会多很多。 这个时候,她会选择和老公住一段时间,主要是帮忙做饭和照顾日常生活。
她担心的是,他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吃不好,所以她路过的时候,会密切注意他的饮食。 虽然这两个月来什么都改变不了,但也能让她多一点感触。 放心,至少帮了一点忙。当然,如果她能找到一份过去的临时工作,她是绝对不会拒绝的。 这是两全其美的。对于这位姑姑来说,在分居的日子里,她并不担心丈夫的背叛。
因为她说他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,很爱孩子。再者,作为妻子和母亲,她把家庭的运作放在首位,想着钱怎么分配,孩子的教育等等。相比之下,两人作为丈夫的情谊 和老婆很重要。但不那么显眼。 当她说出来时,它被自动忽略了。
在这种家庭情况下,她已经下意识地将两个人绑在了一起,而婚姻中的主要矛盾也是针对共同的家庭。所以,她常说的,就是她在这种状态下的“疲倦”。这种累,是一种心累。
她的丈夫只需要挣钱给她,她却没有。 她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。 收入有限,一切怎么分配,用多少,存多少,家里需要钱的时候,能拿出来,大部分的开销和压力都压在她身上。而这些压力,她只能找外人抱怨。 她丈夫不明白。 因为在老公眼里,她觉得自己是在外面打拼挣钱,而她在家里玩,很放松,所以每次说起这些,两个人根本谈不上。然后她就不再说了,免得给婚姻添麻烦。
每个人都希望在婚姻中得到对方的理解,但到最后你会发现,即使是身边的人也达不到所谓的同理心,甚至可以说相差甚远。 安慰和救赎。
话多了,就会显得虚伪,所以很多时候,她都隐藏着这种压力,慢慢的就变成了习惯。 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生活在异地的夫妻,无论是哪一方,在这种困难中都更加困难,再次使原本的困难翻倍。我曾经看到另一个女人说她和她的丈夫也分居了。 起初,她担心丈夫会在外面出卖他。 后来,过了许久,她才渐渐不再担心。 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,我很忙。 但是,来吧,我没有时间担心这么多。
说这话的时候,婆婆正好病了。 她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她,还要在家照顾孩子。 她整天在医院和房子里跑来跑去,体重减轻了很多。说起这样的婚姻生活,她也说了一个字:累。 事实上,异地生活的夫妻在心理上比生理上更需要“舒适”。
人生总是充满了磕磕绊绊。 在独自承担责任的日子里,我只能把所有的压力都压在心里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即使担心另一半会背叛,也只能把这种担心藏在心里,这样会加重内心的痛苦,也是一种心理负担。与之相比,生理需求会减弱很多。